
随着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科学备孕,通过科学备孕来提高优孕优生优育率。在科学备孕期间,准妈妈们会做各种相关的检查,其中一项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口腔检查。
妊娠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口腔环境、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方面的改变,患口腔卫生疾病的风险会相应增高。随着时间的延长,患龋病与龈炎的概率也会增加。在妊娠期进行治疗时,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恐惧等不适感都增加了治疗的风险,且妊娠期用药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应尽量避免。
因此,在备孕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早期预防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疗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科学备孕的过程中,针对口腔需要做些什么。
一、妊娠期龈炎
妊娠过程本身不是引起龈炎的直接原因,而是因为孕妇原本的口腔卫生状态不佳,有大量软垢、菌斑和牙结石等刺激因素存在。而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牙龈组织对细菌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原有的炎症加重,更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妊娠性牙龈瘤,影响进食。如果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没有局部刺激因素的存在,一般不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因此,在备孕前进行牙周的洁治和刮治是必要的。
二、龋齿
妊娠期饮食习惯发生改变,饮食次数及数量增加,喜食酸甜食物,另外存在妊娠期孕吐,导致口腔卫生状况不良。且妊娠期体质下降、活动减少、生活不便,容易放松对口腔卫生的维护。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龋病的发生率,加速龋病的发展。若龋病进展至牙齿深部,形成深龋或牙髓炎,会导致疼痛和不适。因此在备孕前可以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充填治疗,以减少孕期因龋齿导致疼痛的可能性。
三、智齿冠周炎
当存在智齿而下颌骨骨量较小时,智齿容易阻生,在智齿表面覆盖的牙龈组织一旦遇到感染,容易出现炎症,形成智齿冠周炎。当智齿冠周炎发生时,一般处理方法是冲洗上药,在炎症消退后拔除智齿。由于妊娠期生理、生活习惯的改变,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智齿冠周炎的发生。而妊娠期对牙周局部上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拔牙有流产的风险,因此,在备孕前拔除不必要的阻生齿,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若在妊娠期出现口腔问题,可以选择在孕中期(4-6个月)进行治疗,这是相对安全期。怀孕早期和晚期进行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妊娠后3个月,胎儿的增大会影响母亲的行动,不便接受口腔治疗。
准妈妈只要做好孕前口腔检查,并按照医生建议接受相应的口腔治疗,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在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发生。准妈妈们可以参考以上内容,做好口腔方面的备孕工作,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