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和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营养素。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钙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人群需要1000~1200mg。大多数人钙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钙剂,那么选择钙片尤为重要,药名中带有“钙”字的药物就一定能补钙吗?相信很多人都有困惑,下面就由药师为您揭开——
“钙”与“钙”有何不同?
此 “钙”非彼钙,注意这几类
含钙药可不能补钙呦!
1.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调血脂药,用于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常见有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匹伐他汀钙片等。药名中都含“钙片”二字,该类药物为钙盐,其中钙是钙离子(Ca2+),与他汀酸组成化合物增加结构稳定型,减少患者服药时胃肠道反应。其含钙量很低,与一般钙片含钙量相差甚远,不能代替常规钙片进行补钙哦!
2.羟苯磺酸钙
它是一种血管保护剂,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微血管病变。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常用药,还可用于肾小球病变、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后遗症的辅助治疗。不是用来补钙的。
3.亚叶酸钙
为抗肿瘤治疗用解毒药,用于预防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过量或大剂量治疗后所引起的严重毒性作用。不能用于补钙。
4.果糖二磷酸钙片
主要成分为果糖二磷酸,用于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也不是用来补钙的哟。
真正用来补钙的药物目前市面上的补钙药物主要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氯化钙、磷酸钙等;有机钙中钙与有机分子结合,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醋酸钙等。
1.如何正确补钙呢?
补钙时,要看清钙元素的含量及吸收率。碳酸钙的含钙量40%,服用1g碳酸钙相当于补充钙元素400mg,而葡萄糖酸钙含钙量为9%,服用1g相当于补钙元素90mg。其余各种钙剂吸收率差不多在30%左右。
无机钙(碳酸钙)需要与胃酸反应形成钙离子才能吸收,吸收率与胃酸有关,空腹时胃酸分泌少,进食后胃酸大量分泌,为了帮助钙更好的吸收建议在餐后一小时内服用,有机钙的吸收不依赖于胃酸,不用考虑饭前饭后。此外,血液中钙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较低,夜间骨骼对钙的吸收最好,因此晚饭后睡觉前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合理膳食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蔬菜、海鲜等,增加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等都可以补充钙。
2.补钙时应注意什么?
若您正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会减少碳酸钙的中钙的吸收,可服用维生素D 促进钙的吸收。
若您服用钙片时出现腹胀恶心等,可选择液体钙(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使用微粉化工艺,使其颗粒更细易吸收,减少胃肠道反应。
若您为胆结石、肾结石患者,可以选择枸橼酸钙,在补钙的同时还可抑制结石的形成。
药师提醒:
是药三分毒,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